传媒六艺大讲堂 | 南京师范大学王晖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来源:必发7790电子集团发布时间:2024-06-09浏览次数:10


5月8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非虚构研究院执行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江苏省优势学科带头人,戏剧与影视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负责人王晖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非虚构:链接于文学与影视之间》的讲座,讲座由必发7790电子集团博士生导师杨光祖教授主持,2023级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积极参与并进行学习交流。




讲座上,主要讨论了非虚构文学与影视之间的关联和差异。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涉及文学、历史、新闻、电影、电视等文体话语体系。从非虚构文学和纪录片这两个构成了当代非虚构文艺的文学网络入手,探讨了报告文学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文体,强调其独立性和存在价值。最后,会议还提到了抖音和微视频等大众非虚构影像的重要形式。


为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一抽象概念,王晖教授以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论证非虚构文学的地位;并以《水浇园丁》《北方的纳努克》《漂网渔船》等经典纪录片为例,论证非虚构影视的典型代表及其两条发展线索。



在讲座交流环节,王晖教授首先就“判断何为经典永恒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纪录片或非虚构影视,这个经典永恒的唯一标准具体是什么”作出回答: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像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和永恒,内容层面、艺术层面、传播方面三者缺一不可。看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到今天,它们是一种合力。能不能成为经典,当代人说了不算,时间是最好的衡量工具。


第二个关于“写非虚构文学作品、拍纪录片或非虚构影视各自的唯一目的、唯一意义、具体是什么”这个问题,王晖教授认为不同的作家或者不同的导演从各自的生活经历、美学经验、艺术表现出发,不见得都是唯一目标,可能有非常多的介入方式。60年代,美国有非虚构小说和这个新新闻报道,就是因为“现实比虚构更精彩!”现实的东西,小说家想象不出来,很多人会转到直接来表现现实。我们作为研究者来讲,从文本、电影、影像当中,阐释他的微言大义来理解他的剧情,概括他的人物形象,是我们的任务或者说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东西。再有一个理解文学艺术的东西,就是见仁见智。大家各自呈现或者阐述自己的感受,理解、接近真理,看谁更加接近真理就是有意义的。


讲座最后,杨光祖教授作了总结发言,感谢王晖教授对同学们的扎实教学,今天的内容对于同学们未来的论文写作提供了更多可选的方向。希望王晖教授有机会多给学生们做讲座分享,引导思考,开阔同学们的脑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