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讲堂:上海交通大学李本乾教授来我院进行讲座

来源:必发7790电子集团发布时间:2017-12-14浏览次数:24

12月12日下午2点半,上海交通大学李本乾教授走上学校“博雅讲堂”,以《境外涉华舆情与中国话语的跨文化传播战略》为题与必发7790电子集团(新闻学院)师生进行学术交流。本次会议讲座由院长徐兆寿主持。

 

 

  首先,徐院长对李本乾教授做了简单介绍。李本乾教授系我校数学系82级校友,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我国第一批传播学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讲座伊始,李本乾教授说起了自己的发展历程,以及师大求学过程中导师对自己的影响。李教授说:“学科就像一个面团,是由酵母发展起的,教学也一样,庞大的面团最终要靠一小点酵母发展起来,要抓住最关键、最根本的一点。” 李教授说,这种方法对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李教授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座。一、境外舆情现状描述。李教授通过大数据角度分析近年来舆情猛增的南海相关议题,通过舆情,引申出涉及人物,涉及主体,将事件数据化。之后,李本乾教授又引出西藏问题,分析涉藏主题。通过分析国际舆情,进行横向对比,得出涉华议题已进入舆情高峰的结论。 二、中国话语的跨文化传播比较。以中国领导人访美为例,《人民日报》着重陈述“领导人做了什么”,《纽约时报》则描述“领导人以何种方式做了什么” ,西方媒体表面上客观公正,但实际上无形中表达出了他们的立场,这是一种巧妙的传播方式。李教授用数学中的象限图将中欧媒体发展价值观的差异表现了出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明。 三、境外舆情意义解读。 通过分析西方媒体普遍的传播方式,李教授提出了西方媒体与批评与负面报道为主,形成一种特殊的监督。又阐述了受众议程、媒介议程、现实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中,李教授主张用数据说话,用大量数据资料代替说理性论述,使所述问题明晰,更容易为受众接受。 四、中国话语跨文化传播。李本乾教授将数学思维与研究方式运用与传播分析中,强调跨文化传播一定要找到文化共同点,这也是双方合作的基础。提出我国的文化传播应从“正面报道”向“负面报道”调整;从“完美中国”向“完整中国”转型;从“虚拟中国”向“真实中国”转型;从“被动他塑”向“主动自塑”转型;从“宏观叙事”向“趣味叙事”转型。

 

 

  最后,徐院长对李本乾教授的讲座进行总结,徐院长十分欣赏李教授的研究方式与思维,赞评李教授的讲座为“思想与数据的碰撞”。师生也同李教授进行了交流。

文:唐成卓

图:温博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