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精英进课堂”系列活动:走心入境 临溪读韵

来源:必发7790电子集团发布时间:2017-10-27浏览次数:13

10月26日上午,应必发7790电子集团邀请,甘肃省著名播音员,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广播文艺大奖”获得者临溪老师走进“传媒精英进课堂”活动,在必发7790电子集团演播厅做了题为《走心入境 临溪读韵》的分享,为播音班学生上了一课。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全体同学参加此次学习,系主任李丽老师聆听此次分享。 

 

 

讲座正式开始前,我院五组同学带来了自己准备的朗诵,希望得到临溪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五组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稿件赢得了台下同学的阵阵掌声,也得到了临溪老师有的放矢的评价指导。在大二播音与主持艺术一班陈英格朗诵《十块钱的日子》后,临溪老师提出准确把握作品节奏对呈现稿件效果有着重要作用;针对大二播音与主持艺术一班张祖伦朗诵的《为祖国而歌》,临溪老师详细解读了对象感和重音的处理方式,五组朗读的同学和台下观众受益良多。 

 

 

临溪老师在讲座过程中肯定了西北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同学的业务能力,结合自身经历,指出大学专业课对于播音专业同学夯实基础有着重要意义。但播音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有很多的同学进入了被“文字”和“声音”绑架的误区,应该“真”说话,说“人”话,他认为朗诵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说话,首先要让受众听得懂,其次才是听着美。

 

 

临溪老师首先回忆了自己的播音之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兰州人,为了改掉前后鼻音不分的问题,连续四年读报纸,并鼓励正值青春岁月的莘莘学子夯实基础,不要被文字绑架,不要被声音绑架,播音朗诵就是在说话。临溪老师屡次谈到“没有对象就别张嘴”,并以“一只断线的风筝”为例,深入浅出的分析了重音强调:快慢、虚实、强弱在稿件中的体现。“你找或者不找共鸣,共鸣就在那里” 临溪老师借用仓央嘉措的的诗谈到了对声的美与共鸣之间的关系。口部操只是打好声音的间架结构,共鸣则需要的是身体的放松和舒展。艺术语言生活化,生活语言艺术化就是要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他说朗诵应该“情动于内,发声于外”,所有的朗诵应该先动情再发声,而不是让自己成为发声机器。

 

 

他以《致橡树》《琵琶行》等经典稿件为例讲了朗诵应该注意的细节,在诵完《站在河流的边沿》一文后,临溪老师着重讲了对象感的重要性,提出“没有对象就不要张嘴”和在广播中要“目中无人但心中有人”的观点。

讲座结束后,我院第一届播音学子张彧代表所有播音学生向临溪老师献花,表达了播音学子对临溪老师的尊重和敬意。

文:刘莹雪 高释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