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工匠精彩,聚甘肃精神 2017“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行)”举行展映暨闭幕式

来源:必发7790电子集团发布时间:2017-06-20浏览次数:58

6月19日下午三点,2017“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行)”展映暨闭幕式在必发7790电子集团演播厅举行。9部诠释兰石能源装备、《读者》杂志、送变电工程、兰州水车工艺、百合种植、泥塑、景泰蓝壁画、手撕书、牧羊人等甘肃文化传承创新独韵“匠心”的纪录短片和1部活动纪录片参加展映。展映暨闭幕式由“看中国”组委会委员、必发7790电子集团(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德祥主持。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峰,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李连宏、团委书记王肃,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来鑫华,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团委书记左丹,西北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张国奎,必发7790电子集团(新闻学院)院长徐兆寿,外方指导老师、美国波士顿大学影视系副教授Geoffre Poister,加拿大知名电影人Paul Alexander Armstrong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杨歆迪老师及必发7790电子集团(新闻学院)师生,“甘肃行”活动的拍摄单位负责人及徐晋林、李海明、段怡村等部分影片主人公共80余人参加仪式。王德祥介绍了活动情况,现场展映了10部纪录短片。

2017“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行”活动2017年6月5日启动以来,历时16天,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塔夫茨大学、加拿大卡比兰诺大学、兰加拉学院的九位外国青年导演在必发7790电子集团(新闻学院)“一对一”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外方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从兰州新区兰石集团能源装备企业车间的劳模邹斌到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的光明使者李宏,从永泰古城的牧羊人余希忠到兰州西果园的百合种植户袁鸿德,从兰州黄河水车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十代传承人段怡村到甘肃的名片《读者》杂志,从徐晋林工作室的手撕书藏书票,到李海明的景泰蓝掐丝珐琅画、岳云生的丑人泥塑,他们用自己的镜头阐释了他们眼中的中国,展现了“一带一路”黄金段甘肃的文化魅力。最终完成《故纸跃然》《藝静》《永泰羊倌》《流输》《山丹圃》《脉脉相通》《真美》《百态》《向北四十英里》和《甘肃精神》1部活动纪录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峰在致辞中指出,今年“看中国”与西北师范大学合作的第三年。在兰州这片既传统古朴,又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外国青年在中方志愿者的帮助下开启了对中国文化的体验之旅。通过文化考察和采风,确定选题,探索、感受、拍摄和表达中国文化中的“工匠·传承·创新”,以他们独特的文化发现视角,解读他们眼中的“工匠精神”以及蕴含在“工匠精神”中的传承与创新。他对参与此次项目的外方指导老师予以衷心感谢,也感谢西北师范大学各位领导和同学们的努力和辛勤工作,是团队所有人共同的努力,才拍摄出非常精彩的作品。

 

 

 

指导老师、美国波士顿大学影视系副教授杰弗瑞·波斯特加拿大知名电影人保罗·阿姆斯特朗对展映影片分别作了点评。

杰弗瑞·波斯特认为,泥塑艺人的选题反映了一个普通的人从艺术的角度利用泥土制作出美丽且富有特点的塑像。他给我们的启示是如何在我们普通的生活中观察并发现美。(《百态》)而牧羊人简单平静的生活让人颇有感触,影片反映出了主人公同自然的密切关系。(《永泰羊倌》)而拍摄采用最新的技术将电输送到偏远地区的架线工人时,导演透过普通农户的眼神,让感受到这项使命的意义(《脉脉相通》)。百合种植的拍摄通过辛苦种植百合的母亲与选择接受教育的女儿形成对比,以简单的影像和对话阐述了关于冲突、爱、忠诚以及人的独立和改变。(《山丹圃》)而一部讲述坐落在兰州北边的一个正在建设的新的工业区的影片,虽然很难找到一个中心人物展现故事主题,但影片从她的角度记录了她的探索过程。(《向北四十英里》)杰弗瑞·波斯特说,中国正在经历着巨变。因此,任何关于中国文化的探索都展现关于现在和未来混合在一起的,甚至是让人感到困惑的东西。然而,其文化中关于仁爱,教育,奋斗和为共同目标一起努力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从中国的发展方式中我们能够看到其中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及道德标准的尊重。保罗·阿姆斯特朗认为,“看中国”是一项惊奇的体验活动。我们沉浸在甘肃兰州极有特色的文化中,它给予我们的不止是帮助而是改变。电影的拍摄过程可以让导演们去接触他们从没有接触的东西,这对于探索不同文化而言,是一个极好的工具。在西北师范大学的帮助和协调下,我们能够走进陌生人家、工作室、工厂、水电站、兰州新区和读者办公室。我们从采访对象身上看到了他们是如何热情洋溢的将工匠手艺的传统标准与创新结合并传承给下一代。不论是学徒、客户还是观众对于作品都充满了热情,这是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在隔阂与误解层出不穷的今天,“看中国”将我们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增进了解。在对影片的点评中,他认为《流输》的片子中我们看到了兰州水车第二十代传承人以严格的标准在耐心教导他的儿子和女婿来继承这一手艺。《故纸跃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从事出版行业多年的编辑,在数字化时代通过制作交互式的手工书来讲纸质书传承给他的学生。《真··美》让我们看到了他在探索在中国广为流传的《读者》杂志在全球化和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努力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体现在高质量的内容,高超的艺术设计和一流的出版水准中间并以此来迎接数字化的创新。《藝静》拍摄了一位景泰蓝壁画的民间艺人。片中讲述了他的创作灵感和将这门手艺传递给儿子和学生的故事。“我相信各位年轻导演一定会把这里有价值的东西带回自己的家国,正如“看中国”的宗旨,从外国年轻人的视角反映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他最后充满热情的说。

 

 

 

 

展映仪式结束后,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峰分别为外国青年导演、指导老师和中方志愿者、带队老师颁发了纪念证书。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简称“看中国”),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资助,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AICCC)主办的跨文化体验项目。通过邀请国外知名大学青年主导拍摄纪录短片,通过他们的作品,以外国青年视角展示中国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作为一项优质的跨文化体验活动,“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7届,在国际上特别是青年学生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必发7790电子集团已成功协办了三届。

6月20日,外方青年导演将踏上归途,一段完美的跨文化交流旅程也将暂时告一段落。2017“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行)”完美收官,将会续写“中外合璧、追求卓越”的新篇章!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甘肃日报、甘肃卫视、中国新闻社、中国甘肃网、甘肃工人报、兰州日报、兰州晨报、西部商报、兰州晚报、兰州电视台、甘肃文化旅游网络电视台等10多家新闻媒体对展映活动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