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是为了更好的前行——2016“看中国•甘肃行”精彩时刻

来源:必发7790电子集团发布时间:2016-06-27浏览次数:43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活动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发起并组织实施的文化交流项目,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五届。今年的活动是第六届,以“民族•风采•文化”为主题,我校与北京师范大学等13所国内高校合作承担2016年的交流活动任务,必发7790电子集团(新闻学院)具体承办此次“看中国•甘肃行”活动。

本次活动为期18天,来自阿根廷国立电影实验与制作学院、布宜诺斯艾利斯德尔电影大学、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罗马尼亚国立卡拉迦列电影与戏剧艺术大学、南非AFDA电影学院等的9名外国大学生将和我校学生在中外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组成9个“一对一”的拍摄组,前往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等我省的3个少数民族所在地肃南、东乡和积石山县。选题涉及裕固婚俗、音乐、民歌、服饰、牧民生活以及保安腰刀、东乡擀毡、盖碗茶等富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通过对三个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考察,最终完成不少于9部以甘肃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短片,参与国内外的展映和传播。

6月4日,来自三大洲的外方小伙伴陆续抵达甘肃兰州,“看中国 甘肃行”的南非、罗马尼亚、阿根廷小伙伴经历20小时以上的长途奔波,终于陆续抵达兰州中川机场,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中方志愿者在接机的途中就已经和小伙们建造起了友谊的巨轮。大家从不熟悉到了解再到欢声笑语仅用了十几分钟,或许这就是大家在领略着来自四大洲不同文化的魅力。同外方小伙伴讲述着关于这方土地的神奇。欢声相伴一路还乡。千言万语汇成一句简单充满情感的话: Welcome to Gansu!

 

 

 

 

 

6月5日,为加强外方小伙伴们对甘肃的了解,增加中外志愿者相互交流,“看中国•甘肃行”团队一行去全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考察。

 

 

 

 

6月6日,2016“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行)”活动在我校专家楼会议厅启动,中共甘肃省委网信办主任梁和平,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万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西北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张国奎,必发7790电子集团党委书记符得团,院长徐兆寿,必发7790电子集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德祥,副院长杨华、陈积银参加了启动仪式。 来自阿根廷、罗马尼亚、南非等国家的高校师生和我校师生共6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6月7日,去往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进行拍摄的三小组分别踏上旅程。

 

 

 

 

 

 

东乡拍摄小组的选题是东乡人民十分热爱的盖碗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擀毡技艺。积石山拍摄小组的选题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保安腰刀。肃南拍摄小组的选题是裕固族的婚礼和裕固族的传统服饰等。

 

 

 

 

 

 

每个小组都有自己不同的选题,去往不同的地方寻找属于自己的故事,可相同的是,我们都怀着对这片土地的热忱去寻找每一个相遇。采访的过程是波折的,从外方小伙伴到志愿者,再到采访对象,然后采访信息通过志愿者再传达给外方小伙伴。

 

 

 

 

 

 

拍摄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都表达着那些热情的人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每天的拍摄计划都很紧凑,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尽自己所能进行纪录片的创作。所幸,我们一起等来了第一缕阳光的洒落,在云雾缭绕的山路上颠簸,尝过了油菜花蜜,披星戴月,满载而归。

 

 

 

截至6月13日,各个小组都满载而归。当天小伙伴们就投入到了剪辑工作中。中方小伙伴全权负责作品语言翻译工作,方言到普通话再到英语的翻译繁冗累杂,一遍遍筛选素材、粗剪、审片,中方小伙伴说,那一周,已经算是生活在剪辑室里了。累并快乐着,深夜,只有剪辑室里的灯光知道,剪辑室里有大家认真工作的安静,也有大家休息时的欢笑声。

 

 

 

6月19日,剪辑工作基本完成,学院领导、指导老师以及各个拍摄小组进行了最后一次审片。

6月20日,看中国•甘肃行的9部作品在西北师范大学专家楼会议厅进行了展映。让我们记住纪录短片的名字:《刀剑大师》《匠人的手》《草原吉祥》《盖碗》《在希望的田野上》《爱》《仍》《裕固族女孩》《一场传统婚礼的印象》《绚丽甘肃》。

 

 

 

 

6月21日,我们送走了外方小伙伴们,从接机时的开心、激动,到送机时的不舍、泪水,每一份不舍和感动都是收获。